“現在社區物業的服務越來越到位,越來越貼心了!”近日,家住海陽市公園壹號小區的劉女士發發自內心的為物業點贊。
公園壹號小區屬于海陽魯古埠社區管轄,之前,社區8個小區有7個物業公司,物業、業主委員之間的責任分工和矛盾化解機制缺位,出了問題互相推諉責任、小區管理混亂,群眾需求經常沒人管。
2019年,海陽開始探索“紅心物業·紅色管家”黨建工作新模式。公園壹號小區作為選樹培育的物業黨建示范小區之一,在小區設立了網格黨支部,整合物業公司、業主委員會在內的多方管理力量,建起了涵蓋小區、網格和物業公司3個層面的小區聯動服務模式,實現了網格黨支部與物業“共商、共管、共解難題”。
物業管理注入了“紅色基因”,讓小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如今的公園壹號小區,亂停亂放亂扔的現象不見了,衛生環境整潔了起來,處處鳥語花香,景觀小品點綴其中,整個社區鄰里和睦、秩序井然,居民生活品質得到了質的提升。
不僅僅是公園壹號小區,近年來,為破解城市治理難題,不斷提升居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,海陽市以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為主線,以物業管理服務提升為抓手,推行“433”物業黨建模式,通過建機制、抓示范、搭平臺,全面推進城市社區“幸福家園”建設。
構建了“市—街區—社區—小區(網格)”四級聯動體系,塑強城市社區治理落實力。研究制定推進“紅心物業·紅色管家”黨建工作的23條措施,組建“紅心物業·紅色管家”服務聯盟,統籌指揮協調“雙報到”單位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服務企業、社會組織等各類服務資源,對轄區物業服務事項實行兜底管理。分10個服務大類、18個服務小類和30個服務項目,制定城市區域化黨建服務項目需求清單,形成“社區民情數據庫”。建立由小區(網格)黨支部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書記共同參與的“紅色管家”聯席會議,推行成立一個議事會、開通一個議事廳、挖掘一批議事員、建立一套馬上辦機制的“四個一”工作法,推動實現“民事民議、民事民辦、民事民管”。
實施頭雁培育、小區善治工程、龍頭領航三項引領工程,凝聚城市社區治理向心力。強化領頭雁作用,2019年以來,新調整選任社區書記8名,從小區、網格黨支部書記中,培育社區書記后備人才14名。按照有黨組織、有服務陣地、有辦事流程、有公開內容、有評價指標、有工作案例“六有標準”,培育14處物業黨建示范小區。同時,強化物業服務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,2019年以來,新組建物業公司黨支部3家,聚焦物業龍頭企業,培育打造2家物業公司黨建示范典型。創建了“一家親”城北物業公司黨建品牌,在居民小區常態化開展睦鄰茶話會、困難家庭幫扶、文藝匯演、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婦”評選等活動,切實增強了居民群眾的認同感。
搭建精準服務、專業服務、便捷服務三類便民平臺,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服務力。深化“雙報到”組團式、項目化服務,組織8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直接到157個社區網格報到,組建市級“雷鄉先鋒”黨員志愿服務聯盟,成立87支特色黨員志愿服務隊,發揮醫療、住建、教育、司法等行業系統優勢,打破“雙報到”社區界限,開展“街區點單—聯盟下單—單位接單”精準服務,2019年以來,實施的1600余個服務項目中,物業服務類占19%。發揮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專業靈活優勢,引導32家影響力較大的社會組織入駐街道、社區黨群服務中心。在城區商業街,依托黨員經營店鋪設立17處“黨員愛心驛站”,按有固定場所、有休息桌凳、有茶飲供應、有冷暖設施、有充電設備、有閱覽書報、有愛心雨傘、有應急藥箱“八有”標準,建設社區便民服務“微陣地”。
黨建引領紅色物業,融入城市基層治理,搭建起“連心橋”,解決居民最關心的“難點”“堵點”問題,有效打通社區服務的“最后一米”,讓社區居民有了主心骨,溫暖了眾多小區居民的心,在全省群眾滿意度測評中,海陽市連續7年位居省、市前列。